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史部
 一池滩地租银七百九十三两四钱二分一釐六毫
 安邑县徵收解银六百五十两二分一釐六毫夏县
 徵收解银一百四十三两四钱顺治四年 御史宋鼎
 延题明充饷
 一池滩地租小麦变价银一百七十两九钱八分五
 釐一毫八丝六忽顺治四年部议存贮候拨系经历 (第 49a 页)
 三茅宁寿观 西湖游览志在七宝山本三茅堂宋
  绍兴二十年因东京旧名赐额曰宁寿观并畀古
  器(咸淳临安志其一 宋鼎
宋武帝孝建元年八月/作其二唐钟本唐澄清观旧物其三褚遂良小)
  (楷阴/符经)燬于元至元辛巳明洪武初 (第 15a 页)
 彭城县开国男臣韦陟正议大夫行兵部侍郎赐紫

 金鱼袋上柱国燕国公臣张均正议大夫行兵部侍
 郎借紫金鱼袋上柱国臣 宋鼎
中散大夫守户部侍
 郎上轻车都尉臣郭虚已中大夫行礼部侍郎上轻
 车都尉臣达奚珣朝议郎行丞上柱国赐绯鱼 (第 5a 页)
  翟三策字献明宁陵人诸生崇祯末流寇至投学
  宫井中死其守城被执死难者有官生田国赖等
  城溃骂贼死者诸生李景华 宋鼎
延等起义兵击
  贼力竭殉难者诸生宋熙陈敏升及田养成张凤 (第 25b 页)
  查台湾营伍亦将废弛情形禀覆但柴大纪种种
  劣迹并不据实揭参究属不合应请将陆廷柱交
  部严加议处至台湾城守营参将 宋鼎
到任未久
  即值贼匪滋事适因腿上生疮力疾前往大湖地
  方打仗守城杀贼颇为奋勉出力今柴大纪案内
  …… (第 28a 页)
  禦贼匪尚有微劳且到任甫及四月情罪究属有

  间应请将 宋鼎
交部议处镇标左营把总翁振行
  于五十一年十一月到营即值逆匪滋事讯无婪
  索情弊应免置议至各营四项 (第 28b 页)
)
本汉随县地梁于此置下溠戍后没魏改为下溠镇隋
开皇三年改镇为唐城县大业二年废开元二十四年
采访使 宋鼎
奏置
唐城山在县北三十二里
均州(武当下/) (第 9b 页)
 唐李羲仲正书无姓名圣历三年十一月立(金石/录)

唐曹溪能大师碑
 唐蔡有邻书(诸道石/刻录)
唐能大师碑
 唐兵部侍即 宋鼎
撰河南阳翟县丞史惟则八分书
 能大师姓卢氏南海新兴人居新兴之曹溪天宝七
 年其弟子神会建碑于钜鹿郡之 (第 37a 页)
  柴维焕   陈昌言   夏时行


  石思琳   李心唯(子果) 李如龙

  李犹龙   贾 遂   李明开

   宋鼎
延   史懋明   刘 楷

  梁民养   屈学曾   张国祯

  杜必殿   王守库(弟守德) (第 4b 页)
 京兆尹王鉷墓志(常衮撰载八分书/天宝十 京兆)
 春申君庙碑(赵君贞撰十八分书并篆/额 天宝 年立 苏)
 能大师碑 (宋鼎
撰载八分书/宝十一 二月立) (天/邢)
 襄阳令卢僎德政碑(阎宽撰中八分书/ 天宝 立 襄 (第 26b 页)
破呜呼使北兵渡江之后一州州有守臣如姚訔者忠
于国家而死守封疆 宋鼎
又安得而转移耶
   朝臣宵遁
乙亥正月京师戒严朝臣接踵宵遁大军已迫畿甸勤
王兵不至人情恟恟知临安府 (第 9b 页)
 (园皆迎/奉于此)有累朝所赐御书则高宗皇帝黄庭度人经
 宁宗皇帝道纪堂字理宗皇帝养生论又有绍兴赐
 古器玩三种皆希世之珍其一 宋鼎(鼎高尺有九寸/广尺有咫两耳)

(第 14a 页)
   故城(在随州西北晋置县南北朝宋改阙西魏改/㵐西西魏改下溠隋改唐城寻废唐复置曰)
(唐城宋省入随县而此城废晋书地理志义阳郡/厥西宋书州郡志随阳太守领县阙西隋书地理)
(志汉东郡唐城后魏曰㵐西置义阳郡西魏改㵐/西为下溠又立肆州寻曰唐州后周省均款涢归)
(四州入之改曰唐州开皇十六年改下溠曰唐城/大业初州及诸县并废入焉元和志唐城县梁于)
(此置下溠戍后没魏改为下溠镇隋开皇三年改/镇为唐城县大业二年废开元二十四年采访使) (宋鼎
奏置寰宇记唐城县在随州西北一百五十/里梁乾化三年改曰汉东后唐同光元年复故晋)
(天福元年又改曰汉东汉 (第 15b 页)
 (古精庐万事尽不/到数僧閒有馀)佑圣观(在府治东宋孝宗为王/时外第淳熙初改为观)
 茅观(在府治南七宝山之麓有茅君像旧存古/器物三 宋鼎
唐钟褚遂良阴符经今不存)四圣
 观(在孤山观有香莲亭挹/翠堂即宋僧惠勤所居)表忠观(在龙山宋郡守赵 (第 23b 页)
为狂率,黜监信州汭口排岸。

高宗即位,召为左司谏。既见,请诛伪党,使叛命者受刃国门,即敌人不敢轻议 宋鼎。
又乞封宗室贤者于山东、河北,以壮国体,巡幸维扬,养兵威以图恢复。黄潜善、汪伯彦恶其言,改除工部。良贵
  李犹龙,亳州人;李如龙从兄。守亲柩,遇害(见江南通志)
  举人贾遂、季明开,俱商邱人;崇祯八年,流贼至,同死节(见河南通志)
  生员 宋鼎
延,虞城人;崇祯八年,流寇至,被执,胁为首领,骂贼,被杀(见河南通志)
  武举史懋明(一作起明) (第 264 页)
  兵部为移会事:职方司案呈,内阁抄出奉上谕一道,除另行办理具题外,相应抄单移会贵处查照备案可也。须至移会者。计连单一纸。右移会稽察房。乾隆五十二年二月初十日。
  乾隆五十二年二月初五日,内阁抄出奉上谕:据常青奏,接准台湾府城参将 宋鼎
、游击郑嵩、左渊、署游击王天植会禀,上年十二月内,有防守小北门把总高大捷逃赴鹿耳门觅船内渡,随将该弁 (第 460 页)
锁解到郡,讯供因贼匪猖獗,欲逃回内地。随商同台湾道恭请王命,即将高大捷即行正法等语。缘营恇怯积习,最为可恶。在兵丁临阵脱逃,已属大干军纪,况高大捷身系把总,当台匪滋事之时,带兵防守,辄敢擅离郡城,首先逃避,情罪甚重,自应立正典刑,以肃军令。该参将 宋鼎
等一闻高大捷逃赴鹿耳门之信,立即锁解到郡,会同讯明正法,所办甚是。武职中参游等官,虽非专阃大员,于例 (第 460 页)
不应专戮,但军营之际,非寻常无事可比,该参将等能知事体轻重,一经讯明高大捷脱逃属实,即会同该道将高大捷于郡城先行正法,使在事兵弁感知警畏,实属能事可嘉。 宋鼎
、郑 (第 460 页)